icon-search
  • 0412 abus染色-02
  • 阿布斯Kelly15

<天然植物染體驗>工作坊— Abus老師的第一手田野手染分享

NT$ 900.00
- +
icon-bag 加入購物車
Home

0412 abus染色_工作區域 1

植物染,即是草木染,是一種用天然植物染料,經過提取,製液,上色等一系列工序將織物進行染色的手工藝技術,是非常珍貴又環保的天然染技藝。
由於草木染的染色會受到染色材種類,染色時的溫度,染色時間等因素而產生細微的差別,草木染無法像工業染色一樣批量生產,每次染色都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,除了有意外的驚喜,也代表風土工藝對環境友善的態度。
布農族工藝師 abus邱春女老師以傳統織布、織紋及繡紋等工藝製作與傳承;2016 年開始開闢苧麻田,目前專注苧麻染織工藝,從種植、培育到取纖、清洗、搓線、染色等完整程序,本次將帶大家認識蘇木(粉紅)、薑黃(黃)、馬藍(淡藍)、薯榔(褐色)、九頭獅子草(綠)等天然染用植物,並親手體驗、染出獨屬自己的顏色。

天然植物染 體驗工作坊—

Abus老師的第一手田野手染分享

時間: 2025/4/12 sat.

場次: 14:00-17:00

地點:東東市|台東市徐州街293號(寧波街交口,近東美館)

入場:900元(含材料費、課程與體驗費)(可完成自己的手帕、苧麻線) (本場次限額8名,優先完成繳費者才算報名成功)


  • 講者:

Abus / 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 負責人

更多介紹

阿布斯:布農族苧麻編織的文化與復興之路

阿布斯(Abus),來自臺灣布農族的一位傳統工藝師,肩負起復興布農族苧麻編織的使命。苧麻編織是布農族的核心技藝,這項工藝源於族人與土地的深厚連結,苧麻本身是強韌的植物纖維,耐寒耐磨,適應亞熱帶氣候,數百年來在布農族的生活中無處不在。布農族婦女以苧麻製作日常服飾、打獵用的網袋等器物,這些作品既是生活的必需品,也是族群文化的象徵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苧麻編織技藝逐漸流失,然而阿布斯卻選擇將這門工藝拾起並復興,讓這項文化得以薪火相傳。

阿布斯的故事始於1996年。當時,她從臺東馬偕醫院退休,返回位於延平鄉的部落生活,逐漸發現文化活動中缺乏傳統服飾的現象。她意識到,若無人承接這項技藝,隨著老一輩的逐漸凋零,布農族的編織文化將難以延續。因此,她開始拜訪部落長者,學習布農族特有的十字繡和織紋,沉浸於這門工藝的美學與智慧之中。

布農族的苧麻編織技藝並非單純的技術,而是凝聚了族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學。苧麻需經過細心的處理——從種植、刮麻、洗麻到撚線、績麻,每一步都不可或缺。這門工藝要求手工的專注,並依賴天然材料的變化,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重拾對自然的敬畏。為了保留這項技藝的完整性,阿布斯於2016年在工作室旁種植了一片苧麻園,從栽種、培育到取纖維,親力親為,讓這些材料經過傳統工藝流程,製成富有文化記憶的手工藝品。

苧麻網袋在布農族的狩獵文化中意義深遠,這些網袋不僅是攜帶狩獵工具的必要用品,也象徵了婦女的勞動智慧和族群的合作精神。在傳統的布農族生活中,男子狩獵,女子織布,家家戶戶的婦女都具備苧麻編織的技能。這些器物和衣物,無不融入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與文化象徵,成為族群身份的代表。

阿布斯的工作室如今不僅是布農族苧麻編織的復興基地,也成為部落婦女的學習場所。她透過政府支持的多元就業計畫,邀請部落婦女加入工坊,讓她們在學習編織技藝的同時,亦能實現經濟獨立與自我成長。阿布斯希望藉由這份努力,不僅讓苧麻工藝在現代持續延續,也讓布農族的歷史與文化記憶得以生生不息。

這位工藝師,以一針一線縫合了族群的過去與未來,使苧麻編織不僅是手工藝,更成為文化的紐帶。透過阿布斯的巧手,苧麻的纖維在日光下閃耀著溫潤的光芒,象徵著布農族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土地的深情。

 





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